
六旬师傅亮"绝活" 百年窑墩又"重生"

修窑师傅在烈日下劳作。

看着修旧的“双子窑墩”,窑主笑了,孙新安师傅也笑了。

孙新安师傅说,修窑全靠手上的这把泥刀的手感。

无梁无柱的窑堡在师傅的手中一点点收口。

重修时窑墩内部不用任何支架,修窑师傅犹如“补天”。

修缮后的“双子窑墩”又恢复了当年的风采。
都说是"秦砖汉瓦"。如此说来,中国建窑烧砖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代。
2002年11月,文物考古专家在燕山深处长城脚下发现60多座古代砖窑遗址,考证为明代修建长城烧砖的窑,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。
2003年1月,在安徽肥西县孙集乡山口村发现一处古代砖窑,经文物专家鉴定,是东汉后期的遗存,距今大约1790年。
以上这些发现,证明了作为建筑材料的砖的历史悠久,有砖就有窑,有窑就有建窑、修窑这个行当。只是近代轮窑出现之后,传统的窑墩日渐式微,从事建窑、修窑的师傅也就越来越稀少了。
坐落在嘉善县干窑镇的沈家窑,是一座有近200年历史的“双子窑墩”。2009年下半年出现严重的凹陷,随时面临垮塌的危险。窑主沈刚辗转托人觅到一位修窑师傅孙新安,决定花费十多万元对“双子窑墩”进行维修。
2009年12月15日,这座”双子窑墩“开始大修。领头修窑的孙新安师傅今年58岁,16岁开始跟父亲学习修窑这门手艺,至今已有40多年了。孙新安说,他的祖上就是远近闻名的修窑师傅,曾经有”天下第一刀“之称,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。
孙新安说,修窑是一门”绝活“。一不用任何支架,二不用任何黏合材料,三没有复杂的专用设备,就靠师傅手上的这把泥刀,靠师傅砌砖时的手感,靠手感把50000多块砖一块一块地堆砌成一座无梁无柱的窑堡。
2010年7月1日,孙新安砌完手中的最后一块砖。从沈家窑烟卤底部一个23*86厘米的小口子钻出--嘉善干窑沈家窑的“双子窑墩”终于整修完成,200年历史的文物得以“重生”。
本文来源于:嘉兴日报
2010年8月16日